应不寐闻言笑了笑,摇着扇子上前几步,语气熟稔得仿佛在自家居所:“闲来无事,便来王府逛逛,倒没想到王爷今日得闲理事。”说罢径直走到案前,拿起青瓷茶杯,自顾自倒了杯凉茶饮下,目光斜斜瞟了眼仍跪伏的苏锦绣,又转向荆王,挑眉道:“王爷,这是?”
荆王指尖叩了叩案角:“无甚大事,处置个胆大包天的人罢了。”
“呦,”应不寐放下茶杯,折扇在掌心轻轻一敲,“一介民女能胆大包天到什么地步?依我看,王爷不如先听听她怎么说,万一有什么误会呢?”
荆王瞥了眼应不寐,复转眸向苏锦绣:“再予你一次陈词之机,若仍语焉不详,纵是官家亲临,亦难救你这忤逆皇室之罪。”
苏锦绣旋即抬首朝殿外轻唤一声,未几,殿门轻启,安尺素捧半尺高绢轴入内,步履轻缓如踏云,至阶下便垂眸置轴,自始至终未发一语。
曲衔觞瞥见那抹身影的刹那,呼吸骤窒。直至绢轴将展,她才猛然回神,指尖不受控地嵌进掌心,指甲深掐肉里,亦浑然未觉。
绢轴次第展开,首幅孝感动天中,舜帝身披粗布麻衣,身旁大象衔禾、小鸟啄谷,苏绣的劈丝细如毫发,连麻衣的纹理、鸟羽的绒感都清晰可见。次幅亲尝汤药里汉文帝执勺侍母,汤药的热气用淡金绣线晕染,竟似真有暖雾萦绕。
最摄人者,当属那幅涤亲溺器图。
人物衣摆流云纹竟以天雨过天晴绒线绣就。那线取水青石染就,细若游丝却韧逾弓弦,光下泛着泠泠水泽,连流云褶皱都似裹着清风,仿佛下一刻便要从绢上翩跹而去。
满殿只余绢轴展开的轻响,荆王看着那一幅幅孝图,竟也愣了神。
针脚细密如蚕丝吐蕊,配色雅致却不失灵动,连人物眼底的情感都绣得真切,他恍惚间想起那句“十指春风绣作花,银针穿线走芳华”,今见其绣于孝图,果觉名不虚传。
应不寐摇着折扇上前,目光在绣品上流转,唇角噙笑:“王爷,此等针底藏春,丝中纳景的手艺,若说她无能,倒显得你我有眼无珠了。”
荆王目光掠过绢轴上的天青流云,心中已漫上几分赞叹,这般手艺,纵是宫中绣坊也难及。
可转念想起她先前的说辞,分明是故弄玄虚,那点赞赏便又被压了回去,于是沉声问道:“你既有这般绣艺,亦将图绣成,方才为何故作姿态,戏耍本王?”
苏锦绣当即叩首,额角轻贴金砖,字字掷地:“小女万万不敢戏耍王爷。王爷素来仁孝,待人宽厚,这是朝野皆知的。当日王爷命人将差事交予时,小女便暗自思忖,这差事繁复异常,还要短时间内绣完整套,莫不是先前有什么过错,惹得王爷不满,才以此相试?”
她稍顿,语气愈发恭谨:“是以小女接了差事便夙兴夜寐,三更起五更歇地捻线刺绣,只盼能赎清过错,从未敢有半分懈怠。”
“方才直言无能,并非故弄玄虚,更无半分凌驾折辱之意。王爷您对太妃的孝贤之心,早是传扬在外的佳话,难道会因小女一幅绣图的成与不成而减损分毫?您敬母的赤诚,是从骨血里透出来的,难道会因几句流言蜚语、些许小人猜忌而有半分动摇?”
“小女拙见,这幅图于您的孝心而言,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俗物。即便没有它,您对太妃的情意依旧澄澈如清泉,半分不会掺假。”
“是小女僭越了,还望王爷恕罪!”
说罢,她腰身再折,行了个十足的大礼。
荆王听罢这番话,忽生几分羞愧,这般浅显的孝在本心的道理,连个小小女儿家都看得通透,自己竟还因旁人几句揣测、几分质疑,便执着于绣品成否,反倒落了下乘。
旁站的应不寐也怔怔看着苏锦绣,手中的折扇早停了摇动。原是放心不下才走了这一趟,怕荆王有意刁难她,没曾想她早有筹划。
就在殿内气氛稍缓之际,一声清脆的“爹爹”突然从殿外传来。
苏锦绣跪伏时忽闻一阵铃声叮咚脆响,伴着轻快的脚步声从身侧掠过,带起的风里裹着一缕清甜的鹅梨香。
清脆的女声在前方响起,带着几分娇憨急切:“爹爹快让这位姐姐起来吧,她能绣出这般针丝裁云的活计,可是立了大功的,怎么还让她跪着?”
荆王被这声唤拉回神,方才那点羞愧还未散,又被女儿的话逗得心头一软,语气瞬间缓和下来:“好好好,起来吧,此事是为父失察,稍后必有重赏。”
苏锦绣依言起身,恰见个身着鹅黄绫裙的姑娘站在荆王身侧,发间系着金铃流苏,想来该是正是荆王嫡女岑晚楹了。
这便是与阿钦两情相悦的清平县主么?
论家世,是荆王府嫡出的金枝玉叶。论相貌,是这般娇丽温婉的好模样。这般样样出挑,当真是顶好、顶配得上阿钦的了。
荆王转向苏锦绣,眸中厉色尽敛,只剩温和:“起身吧,你姓甚名谁?”
“回王爷的话,小女名唤苏锦绣。”苏锦绣依言起身,垂眸恭声作答。
荆王颔首

